新华社长春3月15日电(记者金津秀)在“一年一度”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中,低价引流的策略愈发引人关注,许多商家通过“套餐刺客”、“诱导消费”和“强制绑定”等手段,将消费者的钱包掏空,揭示了市场中的潜在风险与暗潮。
影楼的“套餐刺客”手法层出不穷。许多新晋家长在网上看到某早教机构推出的会员专享1399元摄影套餐,原以为占了便宜,但却在拍摄现场遭遇重重加价。“基础造型需加299元,特写又要单独收费”,家长陈朋在经历多轮推销后,最终不得不以2699元的价格升级套餐,承认这是他为女儿支付的“亲子税”。
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最新报告数据显示,摄影服务受到的投诉大幅度上升,主要源于低价引流的“钓鱼”营销,商家在吸引消费的人到店后,通过别的产品的推销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。
此外,家电清洗市场的陷阱也层出不穷。长春市民李楠在看到小区公告上的99元清洗广告后,主动预约了服务,然而最终花费却高达529元。清洗时,清洗人员不断推荐各种额外服务,加收费用,令李楠直言“完全就是忽悠消费者”。业界的人说,部分不规范的清洗公司,通过低价引流后又诱导消费者增加消费,造成了市场秩序混乱。
与此同时,打印机消费的隐患也逐渐显露。以超低价出售的打印机,常常隐藏着巨额续费陷阱。许多消费的人在购买后发现,赠送的免费打印额度极少,续费操作复杂且成本昂贵。“买打印机时是白菜价,后续消费却让人瞠目结舌”,许多消费者表达了他们的失望与无奈。
法律人士指出,这些低价引流、强制捆绑和隐瞒收费的行为,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权益,明显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。消费的人在面对低价时,也应增强警惕,提高识别消费陷阱的能力。专业的人建议,在买产品或服务时,一定要核实费用结构,警惕隐藏的收费,理性消费,以免在享受低价时最终落入消费陷阱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